首页

青云女王稀有医疗

时间:2025-05-24 19:34:15 作者:打卡河北“数字文博” 这届文博会体验有点“潮” 浏览量:59541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回村创业正成为中国年轻人就业“新时尚”

  作者 周燕玲 徐雪莹

  “跳回农门”正在成为中国年轻人的就业“新时尚”。有博士高材生回到农村,乐此不疲干起种植;有硕士研究生从“猪倌”成长为村干部;还有年轻人通过短视频、直播,让山货销往千里之外……

  “自己在外工作,只能解决一个人就业,回到家乡创业可以带动一群人就业,也可以改变一代人的观念。”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瑶告诉中新社记者。

2022年,贵州省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瑶(左二)在草莓种植基地。 (受访者供图)

  7年前,李世瑶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不久,就回到家乡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现代农业,带领乡亲们种植草莓,目前早熟草莓种植基地已配备50余个大棚。

  从草莓、西瓜到鲜食玉米等特色产业,这位扎根基层的农学博士因地制宜,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种植模式,如高海拔地区“鲜食玉米+马铃薯”粮食作物套种、草莓和西瓜轮种等,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季变两季。

  有关数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底,中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1220万人。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郑培坤,是华中农业大学兽医硕士,30岁那年,他放弃城市的白领生活,回乡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带动9个村集体、农户1300余户通过养猪脱贫致富。他希望,“力争塔山村到2024年农业产业突破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元村。”

全国人大代表郑培坤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周燕玲 摄

  对于年轻人返乡创业,郑培坤认为,当地相关部门除了加大资金帮扶外,还需要给予“陪伴式”成长,让年轻人在农村创业过程中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当前农村最缺的就是农技人才和农业管理人才,建议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让农业相关的毕业生来乡村发展,既解决就业又能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郑培坤说。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茂名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廖志略,今年从家乡带来了三样物件:化州泥土、化橘红果、化橘红文创书签。

  廖志略是广东化州化橘红中药文化非遗传承人,他自小跟着外公种植、炮制化橘红,2015年从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毕业后,返回家乡从事化橘红的种植研究、文化推广与销售工作,成为一名“新农人”。

廖志略直播介绍化橘红及相关产品。(受访者供图)

  廖志略为家乡产业带来新气象。从引入幼苗培育、嫁接管理等种植技术,到转向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生产,再到试水直播带货、推广化橘红中医药文化,数年内,他参与并见证了濒临没落的化橘红产业重焕活力。

  在其不断尝试和技术改良下,种植一亩地化橘红能为农户增收3000元以上。近三年来,通过拓展线上销售,廖志略累计销售超100万份化橘红,带动社员销售超7000万元。

  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广东实施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带动高校超过20万名大学生入县下乡。“很多年轻人愿意回来,并且有些已经回来了。”廖志略说。(完)

【编辑:田博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下单一两天就能收货,海外仓让海外客户体验“中国速度”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与喜庆。春节期间,世界多地的地标性建筑披上红色,迎接欢乐节日。美国纽约帝国大厦塔尖红光闪烁,亮起中国春节主题灯光;英国伦敦的巨型摩天轮“伦敦眼”亮起红色和金色灯光,象征幸福吉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中心,“中国红”让圣三一桥显得更加美丽;在日本东京,东京塔也换上一身红装,为龙年送上祝福。

抖音发布报告:729家博物馆入驻,甘豫陕位居前三

在福建投身乡建乡创的台湾青年陈柏菁“五一”假期在福州连江县古石村福人号召文创基地“留守”。这个由石头屋改造而成的新晋网红“打卡点”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滥用公众人物声音恶搞,AI技术应用“玩过界”被质疑

据介绍,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上榜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约为41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三分之一。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几项关键指标,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以及雇佣员工总数,均达到自榜单创立以来的最高峰。同时,今年的上榜门槛也从309亿美元跃升至321亿美元。

湖南蓝山让易地搬迁瑶民端稳就业饭碗

海军第46批护航编队由导弹驱逐舰焦作舰、导弹护卫舰许昌舰、综合补给舰洪湖舰组成。搭载2架舰载直升机和数十名特战队员,任务官兵共700余人。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支付宝、财付通深夜回应

高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战略,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纳入商业运营和决策。例如,通过“无线关爱”计划,我们利用高通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帮助每个人充分发挥其潜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